
在江门地区的学校建设项目中,ALC板(蒸压加气混凝土板)因其轻质、防火、隔声、保温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隔墙、外墙填充墙等部位。确保其安装后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是验收的重中之重。参照“众联科普标准”(代表行业通用或项目特定的高标准要求),ALC板的安全性验收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:
1.材料质量与进场验收:
*合格证明:查验ALC板的产品合格证、出厂检验报告(包括抗压强度、干密度、干燥收缩值、抗冻性、性等关键指标)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及(如GB15762)。
*外观尺寸:检查板材外观质量(无大面积缺棱掉角、无贯穿性裂缝、无严重油污等),测量尺寸偏差(长、宽、厚)是否在允许范围内(通常≤±4mm)。
*强度等级:核对板材强度等级(如A3.5,A5.0)是否满足设计要求,必要时可抽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复验。
2.安装节点与连接安全:
*节点构造:这是安全性的!严格检查所有连接节点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:
*板与主体结构(梁、柱、楼板):连接方式(连接件、U型卡、L型铁件、焊接等)、数量、间距、锚固深度、焊接质量(满焊、焊缝长度)是否到位。确保无松动、虚焊、漏焊。
*板与板之间:水平缝、垂直缝的连接处理(如钢筋焊接、连接件)、板缝宽度控制(通常8-15mm)。
*门窗洞口:洞口过梁板(或现浇过梁)的设置、端部锚固、洞口周边加固措施(如附加钢筋网片、角钢)是否可靠。
*抗震构造:在江门(设防区),必须检查抗震构造措施是否落实,如墙体顶部与梁/板底部的柔性连接(弹性材料填塞)、墙体长度超过规范限值时的构造柱/水平系梁设置、转角处加强处理等。
3.安装质量与稳定性:
*垂直度与平整度:使用靠尺、线坠等工具检查墙面垂直度(≤3mm/2m)和表面平整度(≤3mm/2m),过大的偏差可能影响稳定性和后续装修。
*板缝处理:检查板缝内填充材料(粘结砂浆或聚合物砂浆)是否饱满、密实,无空鼓、开裂。这是保证墙体整体性和防止裂缝的关键。
*固定牢固度:抽查关键连接点(特别是顶部、底部、转角、洞口边)的固定牢固度,必要时可进行拉拔试验验证锚固力。
4.水电开槽与修复:
*开槽规范:检查管线开槽是否采用工具切割,严禁剔凿。开槽深度、宽度符合要求(通常≤1/3板厚)。
*修复加固:检查开槽后的修补加固是否及时、到位(使用修补砂浆填实抹平,必要时在长槽、深槽处加设钢丝网片加固)。
5.防火与防水(如适用):
*防火封堵:检查墙体与管道、风管等贯穿部位的防火封堵是否严密有效(使用防火密封胶或防火包)。
*外墙防水:对于外墙ALC板,检查板缝外侧的防水密封处理(如耐候密封胶)是否连续、无渗漏隐患。
6.验收资料:
*确保提供完整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(特别是节点连接照片)、材料复验报告(如需要)、施工过程影像资料等。
总结:江门学校ALC板安全性验收,必须以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规范(GB50210,GB50300,GB50924,JGJ/T157等)为根本依据,“众联科普标准”通常代表了对这些规范的严格执行或更高要求。验收应聚焦节点连接的可靠性、抗震构造的合规性、安装的牢固稳定性和材料本身的质量。建议由监理单位组织,建设、设计、施工方共同参与,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测(如拉拔试验),确保学校建筑的长久安全使用。







在中山写字楼项目中,控制ALC(蒸压加气混凝土)板施工周期是保障整体进度的关键环节。众联基于丰富经验,梳理以下控制流程:
1.前期准备(基石):
*深化设计与排版:依据建筑图进行的ALC板排版设计(众联强调利用BIM技术优化),确定规格、数量、节点做法,避免现场切割浪费和返工。
*材料供应保障:与供应商紧密沟通,根据施工计划排产和运输,确保板材及配套材料(砂浆、连接件等)按时、按质、按量到场(众联流程注重供应链管理)。
*现场条件复核:施工前严格复核结构轴线、标高、预埋件位置,确保安装基准准确无误。
2.运输与堆放(效率):
*有序运输与吊装:规划合理运输路线和吊装方案(塔吊/汽车吊),减少二次搬运。板材按安装顺序分类堆放,标识清晰(众联现场管理要求)。
*成品保护:堆放场地平整、干燥,板材垫高覆盖,防止雨淋损坏,减少损耗。
3.优化安装工艺():
*标准化施工:采用成熟安装工艺(如“工”字板法),培训熟练工人,明确分工(放线、安装、校正、固定、填缝)。众联流程强调标准化作业指导书。
*分层分段流水:合理划分施工段,实行分层流水作业,安装、水电管线开槽预埋、板缝处理等工序紧密衔接,避免窝工。
*质量控制同步:安装过程中实时检查垂直度、平整度、接缝质量,发现问题立即整改(众联“三检制”),大面积返工延误工期。
4.关键节点协调(保障):
*交叉作业管理:与土建、水电、消防等密切协调,明确工作面移交时间和接口处理,减少相互干扰(众联项目协调会机制)。
*天气应对预案:关注中山天气(如台风、雨季),制定应急预案,合理安排室内作业或采取防护措施。
5.严格验收与移交(闭环):
*分阶段验收:完成一定区域或楼层后及时组织中间验收,确认质量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(如抹灰)。
*资料同步:施工过程记录、验收资料同步整理归档,为顺利移交创造条件。

三水ALC(蒸压加气混凝土)楼板因其轻质高强、保温隔热、施工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。为确保安装过程安全、楼板结构稳定及后续浇筑质量,其支撑体系必须满足以下关键要求:
1.支撑间距与位置:
*原则:支撑点应能有效防止ALC楼板在安装、后续现浇层(如有)施工及混凝土硬化前产生过大的挠度、位移或裂缝。
*间距:支撑点(通常为可调独立钢支撑或满堂架)沿板长方向的间距(即支撑跨度)需根据板厚、板长(跨度)、设计荷载(含施工荷载)严格计算确定。通常经验值在1.2米至1.8米之间,板越薄、跨度越大,支撑需越密。严禁仅靠两端搁置而无中间支撑!
*位置:支撑点应均匀、对称布置。道支撑距离板端不宜大于500mm(通常建议300-500mm),板中部位按计算间距布置。支撑点应位于板肋下方或板边有可靠承托处。
2.支撑体系要求:
*材料与强度:必须使用、合格的可调钢支撑(如U型顶托配独立钢支柱或门式架)或经过计算的钢管满堂脚手架。严禁使用稳定性差、强度不足的材料(如腐朽木杆)。
*稳定性:支撑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。独立支撑之间应设置水平拉杆(纵横双向),高度较大时需加设剪刀撑,防止失稳倾覆。
*顶部调节:支撑顶部应设置可调顶托,便于调整支撑高度,确保所有支撑点顶面标高一致,与楼板底面紧密接触。
3.支撑基础:
*支撑底部必须落在坚实、平整的基础上。地面需夯实,必要时铺设垫板(如木跳板或钢板)分散荷载。支撑不得立于松软土、未硬化地面或不平整的楼面上。上下层支撑需对齐传力。
4.安装与调整:
*搁置长度:ALC楼板两端在梁或墙上的搁置长度必须足够,一般不应小于100mm(具体按设计图纸,通常为120mm或以上),且端部需坐浆或铺垫柔性材料。
*调平:安装前调平支撑顶面标高。安装后检查板面平整度,必要时通过微调支撑进行校正,确保板间接缝平整、高差符合要求。
5.支撑保留时间:
*关键要求:支撑体系必须保留至板缝处理完成且板顶现浇叠合层(如有)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%以上(或按设计/规范规定)。这是防止楼板在混凝土硬化前因自重和施工荷载产生下挠的保障。严禁提前拆除支撑!